Gemini CLI 使用手冊
首頁
命令列介面
核心概念
工具執行
開源貢獻
報名課程
首頁
命令列介面
核心概念
工具執行
開源貢獻
報名課程
  • Gemini CLI
  • CLI 指令
  • 設定
  • 驗證設定
  • 主題
  • 權杖快取與成本最佳化
  • 教學課程

CLI 指令

Gemini CLI 支援多個內建指令,幫助您管理會話、自訂介面和控制其行為。這些指令以正斜線 (/)、at 符號 (@) 或驚嘆號 (!) 為前綴。

斜線指令 (/)

斜線指令提供對 CLI 本身的 meta 層級控制。

  • /bug

    • 說明: 回報有關 Gemini CLI 的問題。預設情況下,問題會在 Gemini CLI 的 GitHub 存放庫中提出。您在 /bug 後輸入的字串將成為所回報錯誤的標題。可以使用 .gemini/settings.json 檔案中的 bugCommand 設定來修改預設的 /bug 行為。
  • /chat

    • 說明: 儲存和恢復對話記錄,以便以互動方式分支對話狀態,或從之後的會話中恢復先前的狀態。
    • 子指令:
      • save
        • 說明: 儲存目前的對話記錄。您必須新增一個 <tag> 來識別對話狀態。
        • 用法: /chat save <tag>
      • resume
        • 說明: 從先前的儲存中恢復對話。
        • 用法: /chat resume <tag>
      • list
        • 說明: 列出可用於聊天狀態恢復的標籤。
  • /clear

    • 說明: 清除終端機螢幕,包括 CLI 中可見的會話記錄和回溯。底層的會話資料(用於歷史記錄回憶)可能會根據具體的實作而保留,但視覺顯示會被清除。
    • 鍵盤快速鍵: 隨時按 Ctrl+L 執行清除操作。
  • /compress

    • 說明: 將整個聊天內容替換為摘要。這樣可以在保留已發生事件的高層級摘要的同時,節省未來任務所使用的權杖。
  • /editor

    • 說明: 開啟一個對話方塊,用於選擇支援的編輯器。
  • /help (或 /?)

    • 說明: 顯示有關 Gemini CLI 的說明資訊,包括可用指令及其用法。
  • /mcp

    • 說明: 列出已設定的 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 伺服器、其連線狀態、伺服器詳細資料和可用工具。
    • 子指令:
      • desc 或 descriptions:
        • 說明: 顯示 MCP 伺服器和工具的詳細說明。
      • nodesc 或 nodescriptions:
        • 說明: 隱藏工具說明,僅顯示工具名稱。
      • schema:
        • 說明: 顯示工具設定參數的完整 JSON 結構描述。
    • 鍵盤快速鍵: 隨時按 Ctrl+T 切換顯示和隱藏工具說明。
  • /memory

    • 說明: 管理 AI 的指令上下文(從 GEMINI.md 檔案載入的階層式記憶)。
    • 子指令:
      • add:
        • 說明: 將下列文字新增至 AI 的記憶中。用法:/memory add <要記住的文字>
      • show:
        • 說明: 顯示從所有 GEMINI.md 檔案載入的目前階層式記憶的完整串連內容。這可讓您檢查提供給 Gemini 模型的指令上下文。
      • refresh:
        • 說明: 從設定位置(全域、專案/上層目錄和子目錄)中找到的所有 GEMINI.md 檔案重新載入階層式指令記憶。此指令會使用最新的 GEMINI.md 內容更新模型。
      • 注意: 有關 GEMINI.md 檔案如何貢獻於階層式記憶的更多詳細資料,請參閱 CLI 設定文件。
  • /restore

    • 說明: 將專案檔案還原到執行工具之前的狀態。這對於復原工具所做的檔案編輯特別有用。如果執行時沒有工具呼叫 ID,它將列出可供還原的檢查點。
    • 用法: /restore [tool_call_id]
    • 注意: 僅當使用 --checkpointing 選項叫用 CLI 或透過設定進行設定時才可用。有關更多詳細資料,請參閱檢查點文件。
  • /stats

    • 說明: 顯示目前 Gemini CLI 會話的詳細統計資料,包括權杖使用量、快取的權杖節省量(如果可用)和會話持續時間。注意:快取的權杖資訊僅在使用快取的權杖時顯示,這種情況發生在使用 API 金鑰驗證時,但目前不適用於 OAuth 驗證。
  • /theme

    • 說明: 開啟一個對話方塊,讓您變更 Gemini CLI 的視覺主題。
  • /auth

    • 說明: 開啟一個對話方塊,讓您變更驗證方法。
  • /about

    • 說明: 顯示版本資訊。回報問題時請分享此資訊。
  • /tools

    • 說明: 顯示 Gemini CLI 中目前可用的工具清單。
    • 子指令:
      • desc 或 descriptions:
        • 說明: 顯示每個工具的詳細說明,包括每個工具的名稱及其提供給模型的完整說明。
      • nodesc 或 nodescriptions:
        • 說明: 隱藏工具說明,僅顯示工具名稱。
  • /quit (或 /exit)

    • 說明: 結束 Gemini CLI。

At 指令 (@)

At 指令用於將檔案或目錄的內容包含為您提示 Gemini 的一部分。這些指令包括 git 感知篩選。

  • @<path_to_file_or_directory>

    • 說明: 將指定檔案或檔案的內容插入您目前的提示中。這對於詢問有關特定程式碼、文字或檔案集合的問題很有用。
    • 範例:
      • @path/to/your/file.txt 解釋這段文字。
      • @src/my_project/ 摘要此目錄中的程式碼。
      • 這個檔案是關於什麼的? @README.md
    • 詳細資料:
      • 如果提供單一檔案的路徑,則會讀取該檔案的內容。
      • 如果提供目錄的路徑,指令會嘗試讀取該目錄和任何子目錄中檔案的內容。
      • 路徑中的空格應使用反斜線逸出(例如,@My\ Documents/file.txt)。
      • 該指令在內部使用 read_many_files 工具。在傳送至 Gemini 模型之前,會擷取內容然後插入您的查詢中。
      • Git 感知篩選: 預設情況下,會排除 git 忽略的檔案(例如 node_modules/、dist/、.env、.git/)。此行為可以透過 fileFiltering 設定進行變更。
      • 檔案類型: 該指令適用於基於文字的檔案。雖然它可能會嘗試讀取任何檔案,但二進位檔案或非常大的檔案可能會被底層的 read_many_files 工具略過或截斷,以確保效能和相關性。該工具會指示是否略過了檔案。
    • 輸出: CLI 將顯示一則工具呼叫訊息,指示已使用 read_many_files,以及一則詳述狀態和已處理路徑的訊息。
  • @ (單獨的 at 符號)

    • 說明: 如果您輸入一個沒有路徑的單獨 @ 符號,查詢會按原樣傳遞給 Gemini 模型。如果您在提示中專門討論 @ 符號,這可能很有用。

@ 指令的錯誤處理

  • 如果 @ 後指定的路徑找不到或無效,將會顯示錯誤訊息,並且查詢可能不會傳送至 Gemini 模型,或者會在沒有檔案內容的情況下傳送。
  • 如果 read_many_files 工具遇到錯誤(例如,權限問題),也會回報此錯誤。

Shell 模式和傳遞指令 (!)

! 前綴可讓您直接從 Gemini CLI 中與系統的 shell 互動。

  • !<shell_command>

    • 說明: 在系統的預設 shell 中執行給定的 <shell_command>。指令的任何輸出或錯誤都會顯示在終端機中。
    • 範例:
      • !ls -la (執行 ls -la 並返回 Gemini CLI)
      • !git status (執行 git status 並返回 Gemini CLI)
  • ! (切換 shell 模式)

    • 說明: 單獨輸入 ! 可切換 shell 模式。
      • 進入 shell 模式:
        • 啟用時,shell 模式會使用不同的顏色和「Shell 模式指示器」。
        • 在 shell 模式下,您輸入的文字會直接解譯為 shell 指令。
      • 退出 shell 模式:
        • 退出時,UI 會恢復其標準外觀並恢復正常的 Gemini CLI 行為。
  • 所有 ! 用法的注意事項: 您在 shell 模式下執行的指令具有與直接在終端機中執行它們相同的權限和影響。

Last Updated: 7/6/25, 2:17 PM
Contributors: doggy8088
Prev
Gemini CLI
Next
設定
本網站由 Will 保哥 翻譯、建置與維護,歡迎追蹤我的
歡迎追蹤我的 Will 保哥的技術交流中心 粉絲團